减肥前的“概念论述”
序言(叠个甲)
本文既是“毒鸡汤”,也是“猛醒剂”,攻击性极强——如果你心里最怕刺耳的真相,那就跳过此帖。若你觉得这些话能戳到你、让你清醒,那么恭喜,你没有浪费这几分钟。现在,只讲“三观”和“反思”,让你在减脂之前先面对现实。
我从初中开始抽条后,体重就一直保持在“合理范围”。对“如何把超重变成健康”不是专家,但以下内容都经过两位专业人士把关:
Monica Patin Williams(UCLA 医学中心营养师)
Christiano Quetalin Vallamagos(Weight of Weight Gym 首席私人教练)
仍有不完善之处,请谅解。
有小肚子 ≠ 肥胖
双下巴 ≠ 肥胖
穿不了M码 ≠ 肥胖
真正的“肥胖”,指的是 过量脂肪堆积已经严重影响健康:
皮肤毛孔堵塞,慢性炎症 = 肥胖干的
内脏脂肪过多,糖尿病、高血压风险暴增 = 肥胖干的
体力与呼吸受限,连走两步都喘得像条狗 = 肥胖干的
睡眠呼吸暂停、鼾声震天响 = 肥胖干的
激素紊乱、月经失调、多囊卵巢、性功能障碍 = 肥胖干的
脂肪堆积导致关节过度负荷、膝盖髌骨天天“崩”疼 = 肥胖干的
尖锐提醒:你大动脉堵塞、肝脏脂肪肝、胰岛细胞耗竭,这些才叫“肥胖”。不是你穿不下一条牛仔裤就算,当你连下楼赶公交都要拼命喘气时,那我求你醒醒吧,你真的活不了太久,做点tmd改变吧。
BMI=体重(kg)÷ 身高²(m²),用于初步判断是否“超重/肥胖”:
BMI < 18.5:体重不足(营养不良)
18.5 ≤ BMI < 25:健康体重
25 ≤ BMI < 30:超重
BMI ≥ 30:肥胖
案例演示 1米7 :
60kg → BMI≈20.8(健康范围)
50kg → BMI≈17.3(过瘦)
80kg → BMI≈27.7(超重边缘,健康隐患)
100kg → BMI≈34.6(肥胖,需要紧急干预)
别自己骗自己:如果你肌肉量很大,BMI 高一点还能说得过去;但 1.70m 身高就想靠肌肉把体重冲到 100kg?除非你天天给猪塞蛋白粉,那纯属瞎折腾。真正超标绝大多数都是脂肪在捣鬼。
假如你的 BMI 在 18.5~25 之间,那就只是“可选项”,完全看个人想法。
你想 55kg 骨感派?可以。
你想 75kg 肉感派?也可以。
只要 血糖、血压、血脂、肝肾功能 合格,常人体脂率正常,就不算病态。
关键在于:
“你想减肥,是为了健康?还是为了取悦他人?还是因为所谓娱乐圈那套‘白幼瘦’审美?”
如果只是想“更苗条”,那是审美偏好;
如果是“活力不足、爬个楼喘不过气”、“常年血糖高、胆固醇飙升”,那就真的要减。
别逼自己去当XQC那种骷髅战士,更别给自己戴“必须瘦到被嘲笑为难看”的枷锁。只要健康范围里,你就有自由。
如果你的 BMI ≥ 30,恭喜你已经踏进“病态肥胖”无底线:
你可能要和活到老这个目标拜拜;
穿衣镜里,你只会看到自己像个方块,永远找不到美感;
你以为自己是“微胖可爱”,但在别人眼里,你可能只剩“邋遢、暴饮暴食、毫无节制”。
他人眼里的你:
他们认为你“没规划”“不自律”“没有上进”,只看见你狼吞虎咽却不看你心里在想什么;
他们觉得你“好吃懒做”“懒得动”,从来没去想“你不想动,是因为体重让你走两步都喘”;
他们听说你“肥”,就下意识把你和“病态”“懒惰”“自暴自弃”画等号。
你永远看着别人穿漂亮衣服、集体照里笑靥如花,却只能躲在 XXXXXXL 衣架后面默默痛恨镜子。
健康就是——跑着逛个超市,脸上不泛红;能蹲着跟小孩玩,不会爬不起来。那才叫“活得像个人”。
为了穿衣好看?——好看可以有,但身体的健康才是底线。
为了拍照片发朋友圈?——朋友圈是别人几秒钟的浮光掠影,你活着才是价值。
为了活得更轻松?——当你扑通扑通爬了五层楼都在喘,夜里鼾声如雷,掩耳盗铃的人生也太可悲。
为了女人减肥?——或许可以但是,哥们儿,爱人先爱己,别为了女人减肥,没有意义,除非是一个你谈恋爱已久准备结婚的女人,你想让你自己在结婚照上有个健康的身材,那哥们,太可以了,你是真正的男人。
就算你决定为了“审美”、“自信”而减肥,也要先问自己:你是不是连“爬个两层楼还喘”都已经烦成一坨?
“我就吃着水饺就很健康” → 你吃的水饺有多少油?全都是淀粉与猪油混合的热量炸药。
“我基因肥胖,我注定胖” → 你几口吃完一个烤串、整个冬季都抱着零食,说自己喝口水都能胖?基因只是“易胖”,你自己才是“动手把自己喂死”的元凶。
“我工作太忙没时间运动” → 那你每天看手机刷抖音有时间?别拿忙当挡箭牌,回家就能多走几步楼梯。
别再当“自我放纵”的借口王:吃饭、睡觉、打字、滑屏……生活里总能挤出一小块时间动动。关键看你想不想。你再懒,哪怕0运动也能减肥,控制饮食都不想试一下吗?
害怕饿? 那你永远不知道 “因为2糖并发症被拉去住院” 有多可怕。
害怕手臂没肉“甩”? 那你永远不知道 “被关节磨到骨折” 是什么滋味。
没人能看得上一个随时糖尿病发作的人。
说到底,你是在害怕短暂的饥饿,还是害怕“连蹲下都难受”的痛苦?
如果你贪图炸鸡的味道,就接受后果;
如果你怕得病、怕喘得像狗,那就下定决心开始控制。
直言毒打警告,攻击力警告:
别他妈拿“今晚再多吃一点,明天不吃了”这种言论骗自己的脑子。一天暴食一天节食只会让你早晚挂急诊;
别指望“减肥茶”“代餐粉”“脂肪燃烧胶囊”这种邪门B玩意能给你减肥的效果。你吃的是成本拌些苦茶叶的廉价垃圾;
别想着“喝点醋能甩肉”或“敷个减肥贴就能瘦腰”这种更他妈邪门的B方子。这些只是忽悠剖宫产妈妈的钱钱而已。
如果 BMI ≥ 30,那你根本没资格谈“我健康”三个字;
你终会靠药物、手术、住院治疗来为超重埋单,这才是真正的“血本无归”;
毛都不先动一动,就妄想体重自然掉?你除了舔嘴唇、咽口水之外,还会干嘛?哦,还会吃。
“征服自己的嘴”——从今天开始,垃圾食品请 算 了,碳酸饮料请 算 了,深夜炸串请 算 了;
“每周至少 3 次运动”——不一定要去健身房,至少扫地拖地、绕小区快走、爬楼梯;
“每天好好睡”——熬夜喝奶茶只会让你更胖、更脓包、免疫力直线下降。
结论:你要么选“痛并快乐着”:吃鸡胸肉+青菜、做深蹲+俯卧撑、跑步+拉伸,瘦得像个标本能看还能动,况且本指南贯彻的饮食方法,连吃外卖也可以做到,不一定要承受那些极限的饮食。
要么选“死在沙发上”:继续撑爆裤腰、拿着美团狂点、体重飙升到200斤以上,最后进医院成了他人笑料,大卫戴这一块。
如果你 BMI < 25 并且身体健康,
请先问自己:“我真的因为健康要瘦,还是因为别人审美催我瘦?”
若是健康需求,只要多吃优质蛋白、少油少糖、保持运动,就能在数月内保持或小幅优化体态;
若仅仅是社会审美压力,那就放过自己——去他妈的,你并不需要把自己折磨成“纸片人”。
如果你 BMI 25~30
说明你已经“超重”了,虽然还没到“病态肥胖”,但隐患在暗中潜伏。
第一阶段:戒掉垃圾零食与饮料,每周至少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;
第二阶段:如果 3 个月内无明显体脂下降,则进入“强化阶段”——搭配力量训练、严格控制热量。
如果你 BMI ≥ 30,
恭喜你已进入“病态肥胖”红区,无法再拖。
第一周:找专业医生体检,了解血糖、血压、血脂、肝肾功能是否出现异常;
整个过程:制定科学饮食与运动计划,严控热量,辅以力量训练,哪怕每天走 30 分钟;
最坏打算:如果自己克制不了,就得考虑“代餐”“药物治疗”“医美干预”,别用“胖到不能跑、蓝瘦香菇”来调侃自己那是病。
“你可以选择短暂的苦——健康吧、好好活下去吧;也可以选择长久的艳羡与病痛:躺在病床上做手术,靠输液续命,也靠不了自由。你要怎么选?”
减肥不是美容项目,是救命工程;
真正的敌人是你挂满零食的手,是半夜打开的冰箱;不是隔壁那只肥猪,也不是谁的审美;而是你丧失自律的心。
对自己狠一点:要么控制食欲、要么面对疾病;苟活就得付代价,你要掏医保卡,还是掏营养表?
勇敢做出选择吧:
热量管理、拒绝垃圾食物;
别找借口,别听花里胡哨的“速瘦法”;
只有“艰难坚持”的那一条路,才是通向健康的必经之路。